威海市人民政府把“發展會展經濟”寫入政府重點落實的工作任務中,提出要加快國際
商品交易中心建設,高水平辦好第二屆國際人居節,打造會展經濟品牌,推進會展業與旅游,
商貿等產業有機結合和互相促進,
佛山市提出要加快發展會展業,加強引導,整合現有展館資源,擴大展館的組合規模,
加快大型專業性會展場館的建設,與商貿旅游業形成聯動;同時還強調,要加強與廣交會等
國家級綜合展會的聯系,推動會展與國家級或國際級峰會同步vk行,重點培育和打造具有國
際影響力的專業品牌會展.
深圳市在《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鼓勵企業參與區域合作,實施“南
融北聯,東補西通”的合作策略.充分利用高交會、文博會及其他國際性和區域性展會,組
織總部企業參加境外展覽以及市政府組團的國內經貿科技類會展,加快經濟的發展.
山東省日照市提出:“認真搞好沙灘節、茶博會、浮來山福壽文化節、五蓮山杜鵑花節、
嵐山海貨節等大型節會活動,積極開發海洋經濟科技文化、水上休閑等國際性節會活動,構
建區域性會展中心.加強與國內外展覽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搞好會展人才的引進和專業培訓,
培育有一定競爭實力的會展業主體,推動會展業品牌化、國際化和集團化進程,培育出特色
鮮明、知名度高的會展品牌.”
鄭州市以建設成為“中部會展之都、中國會展名城”為目標,依托鄭州國際會展中心,
加快會展相關產業和塞礎設施建設.鼓勵外商投資會展業,吸引國際知名會展公司和域外會
展企業來鄭州市設立分支機構、開展相關業務,提高展會的層次和服務水平,壯大會展企業
規模,提高招展、組展、辦展能力,培育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會展企業.積極申辦
各類展會,鞏F;,和壯大現有知名會展品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實物會展和網絡會展品牌.
引進和培養會展人才,建立會展從業人員培訓制度、企業資質評定制度,規范會展經營行為,
提高會展服務水平.
長春市政府在《長春市服務業發展規劃(2008 2012年)}}中提出,要不斷發展壯大會展
業等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會展業的帶動效應來發展本市的經濟,加快綜合服務業的發展,
河南省漂河市提出,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利用“中國食品
名城”的品牌效應,培育專業會展.繼續辦好“中原食品節”,逐步辦成全國性和國際性的食
品展會.完善市科教文化藝術中心功能,積極承接區域性、專業性的會展,促進會展業的發
展.
上海市提出要踐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加快推進與lLk辦世博會相銜接的服
務標準化,推進會展業的標準化建設,充分依托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上海的機
遇,加強與國內外會展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為了迎接世博會的召開,重點推進與世博會相配
套的都市旅游、商務旅游、會展旅游、工業旅游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積極研究制定與實施
旅游業信.息化、旅行社服務等方面的地方標準,構筑完整的世博會旅游產品體系.為了準備
和迎接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大力完善墓礎設施建設,大力吸引外資投資展覽業等,因此,
上海市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會展業作為服務貿易領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確定了
將上海建成國際性會議展覽中心的戰略目標,
北京市提出,要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提升發展旅游會展業,建設成國內外旅游首選之
地、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和國際會展之都,塑造國際一流的旅游會展城市品牌,通過大力推
進品牌戰略,創建“時尚之都”的城市形象.北京市政府把展覽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把國際性展覽會作為北京市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產業.
重慶市政府以打造“重慶國際性會展城市品牌”為目標,政府大力支持辦好中國重慶投
資交流及全球采購會,積極引導和鼓勵國際、國內有影響的會展活動的舉辦.
宿州市著力培育和發展會展經濟,通過會展平合吸引國內外客商,堅持政府引導、市場
化運作,逐步形成以大型會展為重點,以小型會展為輔助,實行專業化分工合作,各類會展
專業公司、賓館、酒店、旅游服務相配套的會展市場體系,打造皖北農資第一會展中心.
成都市政府提出,要鼓勵外商投資會展業,吸引國際會展公司及國外政府機構在蓉瑟辦
各類會展,以會展經濟拉動成都服務貿易發展.
汕頭市政府在《進一步加快發展汕頭市服務業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區域性會展
中心,依托現有特色產業,以中國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等專業展會為墓礎,積極開展與
國內外知名展覽公司的合作,引進國內外資金和人才,加快發展以專業化、國際化為主的特
色會展業,形成融會現代化物流、會展功能的區域性商務網絡與物流中心.
南昌、九江、新余等市的政府部門紛紛把建設會展業等服務業提到重點發展的高度,提
出要加快發展會展業.
四政策體現會展業發展特點
1各城市保持地方品牌性特色
例如,遼寧省鞍山市指出要重點做好遼寧中部城市群發展論壇,服裝,家具等商品展洽
活動,打造玉博會、五金機電博覽會等會展品牌;浙江省寧波指出要進一步壯大會展服務業,
繼續辦好浙洽會、消博會、服裝節等重大會展活動;河南省漂河市提出要繼續辦好“中原食
品節”.
2強調辦展水平的提高
保持原有會展業的良好發展勢頭,進一步提高辦展質量、品牌規模效應等.威海市指出,
要在第一屆國際人居節成功舉辦的墓礎上,進一步高水平地打造會展經濟品牌.
3一些城市依托優勢,紛紛計劃建立大型的會展中心
例如,遼寧省錦州市依托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業等優勢,大力發展會展產業,建設大
型會展中心.
a促進會展業與旅游、商貿等有機結合
充分發揮會展業"1:9"的帶動效應,如佛山市提出要加逮改善交通、酒店等配套設施
的建設,與商貿旅游業形成積極的良性聯動;長春市在2007年舉辦了各類會展活動130項以上,
會展業直接收入近10億元,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收入92 5億元;無錫市提出,要加速會展業
與物流業、制造業、商貿業等相關產業的協調、互動發展.
5培育和打造國際化、專業化的品牌會展
例如,佛山市提出,一方面要加強與廣交會等國家級綜合展會的聯系,發展穩定的合作
關系;另一方面要重點培育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品牌會展,更加重視國際化和專業
化.河南省漂河市指出,要利用“中國食品名城”的品牌效應,培育專業會展.宿州市從專
業化著手,積極創造條件,辦好中國宿州靈璧石文化節、中國宿州黃淮海地區農資博覽會、
蕭縣國畫藝術節等.北京提出,要利用北京現代化的會展設施,依托國家級行業協會,積極
爭取國際會展瑟辦權,打造科技、汽車、文化、服裝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
6逐漸重視會展的信息化建設
《關于加快佛山市會展業發展的若千意見》中提出,要“建立佛山會展的公共服務平臺
和門戶網站”,使佛山市成為行業信息發布中心;鄭州市提出,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網絡會展
品牌.
7政府加大了對會展業的扶持力度
一些城市政府紛紛出合法令文件等,指出要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加強對會展業的扶持力度,如廈門、青島、佛山等.重慶市政府為了打造國際性會展城市品牌,大力支持辦好中國
重慶投資交流及全球采購會,政府積極引導和鼓勵國際、國內有影響的會展活動在重慶舉辦.
8利用港澳會展平合,加強國內會展業的對外交流
例如,佛山市利用自己地理位置毗鄰港澳的優越性,同時抓住《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
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擴大實施的機遇,加強與國際著名展覽公司的合作,K時引入國際會
展經驗和品牌,培育大型會展企業,大力提高本市會展業在策劃、設計、招商和展覽服務業
等方面的水平;河南省漂河市提出,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逐步
走向國際化,
9更加注重會展業的功能和形式創新
例如,無錫市政府提出:“充分發揮無錫市太湖博覽會和各類會展場館的作用,按照市場
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原則,創新會展機制,邀辦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大型物流交流會、推
介會和技術交流會.”
10強調區域合作性
例如,深圳市提出,要加快經濟發展,就要實施“南融北聯,東補西通”的合作策略,
要以深港合作為核心,以珠三角區域合作為墓礎,鼓勵優勢企業積極開拓異地市場,加強與
長三角、環渤海經濟J的合作,鼓勵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經濟發展和東北經濟振興.
充分利用高交會、文博會及其他國際性和區域性展會,組織總部企業參加境外展覽以及市政
府組團的國內經貿科技類會展.
11重視會展人才的培養
例如,鄭州市提出:“引進和培養會展人才,建立會展從業人員培訓制度和企業資質評定
五會展法規內容變革與比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貿司于2006年S月14日發布文件一一《貿促會、商務部關
于修訂(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審批管理辦法》的通知》,修訂后的《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
覽會宙批管理辦法》將出國辦展納入行政許可、工商、海關、外事等綜合管理體制的框架,
出國辦展資格審批條件放寬;組展單位條件修改為依法注冊3年以上,凈資產不低于300萬元.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隨著國內會展行業的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會展業走向市
場化是大勢所趨,因此放寬出國辦展限制,對國內會展行業的發展十分有利,同時也說明了
中國政府對會展業的重視.雖然中國會展業的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是在政策“風向標”的引
導下,中國的會展業將得到蓬勃發展.